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邱华栋:东莞是一座非虚构写作的金矿

       2012和2013年,非虚构写作已成为中国文学圈中的热词,首届面向全国的“非虚构写作大奖”在“南方国际文学周”上颁发,一大批非虚构文学的出版物成为畅销榜的常客。在这股非虚构文学的浪潮中,不乏广东作家的作品,如萧相风的《南方工业词典》、郑小琼的《女工记》、丁燕的《工厂女孩》等。
12月2日上午,《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著名作家邱华栋以“非虚构文学和东莞写作”为题,在东莞文联畅谈了他所理解的非虚构写作及他“东莞印象”。
作为少年成名,从事虚构小说写作近30年的作家,邱华栋对“非虚构”与“报告文学”之间存在的词义差距有着精准的定义,他认为,“大多数的报告文学都是以一种歌功颂德的面貌出现,而真正的非虚构,应该有批判现实、介入现实的力量。”
 
现实逼迫作家走出书斋
 
       邱华栋对“非虚构”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他认为,“非虚构”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刚刚脱离保守、僵硬的社会状态,大变革给作家提供了大量的写作资源,美国作家痛感无法将丰富的社会现实以小说形式表现,或用虚构文学表现时,缺乏更为深广和尖锐的力度,因此,非虚构文学就大行其道了。
一批美国作家直接将社会现实捕捉下来,放置在他们笔下,最终构成了一批经典的“非虚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以美国的真人真事作为描写对象,但广泛地调动了文学包括小说在内的各种技巧,使非虚构这种文体充满了文学的表现力和张力。
       “中国当下和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很相似。”邱华栋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巨大的,每天发生的社会新闻有时甚至超越了作家的想象力,这样的现实,正在逼迫作家走出书斋。”
 
《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计划
 
       正是由于非虚构文学在当代中国有着旺盛的生长环境,《人民文学》杂志两三年前开始开辟“非虚构”栏目,并在此栏目中发表了多部非虚构作品,目的就是为了引领更多的优秀作家投身到非虚构写作当中,去最大可能地表现复杂、生动、多变的当代生活。
       2011年新年之初,畅销作家慕容雪村推出了《中国,少了一味药》,内容是他卧底传销团伙23天后,以非虚构的笔法,揭示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传销世界;学者梁鸿则回到她在河南南阳的故乡,和故乡人聊变化,《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这两本书,都因为勾勒出当下中国农村的命运而成为热点话题。
       除此之外,著名作家阿来等人,也都写出了各自的非虚构作品。正是由于《人民文学》的大力倡导,“非虚构文学”表现出一种别样的形态,作品引起广泛关注。邱华栋从这批作品中看到了非虚构文学的共性:“非虚构文学,首先是来自大地和生活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活生生的,有人气和地气,很具体,都是发生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真实事件的文学表述。”
       “非虚构”的概念一时风行,《人民文学》收到了许多投稿,这使编辑的选择多了一些难处。“哪些不是非虚构,我马上就看出来了:那种带着报告文学腔调的作品,一定不是我们要的非虚构。为什么报告文学丧失了原先的魅力?是因为有些报告文学成了金钱和权力的吹鼓手,丧失了非虚构文学的独特品性。
       “不一定要宏观叙事,可以从具体的个案入手。”邱华栋的心中有着一个关于非虚构写作的标准,“可以多采用一些文学技巧,使非虚构文本多一些文学魅力。”在非虚构创作中,可以对某些场景、对话和心理活动进行虚构,以增加文学性,但其整体,则强调真实。
       这两年,邱华栋也在寻找更有独特视角的非虚构题材,他甚至试图邀请美术界和话剧界的人士,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美术“85新潮”和中国当代戏剧的非虚构作品。
 
东莞是非虚构写作的一片金矿
 
       邱华栋认为,即便在大众传媒时代,非虚构写作的生命力依旧顽强,因为虽然当代人的生活变得五花八门,但读者对真实事件的探究,依旧有着强烈的渴望。
       邱华栋认为,东莞是非虚构写作的一片金矿。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一个发生故事的城市,这里有许多的非虚构题材。很多东莞作家,用他们的文字,体现了对自我疼痛的深刻挖掘,呈现出个体生命的悲欢。在他看来,郑小琼的《女工记》用非虚构散文加诗歌的方式写作,在文本上有实验性;丁燕由铁葫芦图书公司出品的《工厂女孩》,是2013年较为重要的非虚构作品,获得新浪读书评选的“中国十大好书”,其中的章节曾在《人民文学》以《在东莞》为题刊发。
       邱华栋认为非虚构这个文体在当下中国依旧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希望东莞作家能用好自己手中的素材。他强调非虚构和抒情散文之间是有差异的:非虚构更强调反映中国社会真实的样貌,且要保持一种批判姿态。
 
非虚构写作需要提倡和加强
 
       东莞市文联主席刘锦明参加了此次沙龙,他认真聆听完整个讲座后,颇有感慨地发言,畅谈他对非虚构的理解。
       他认为,非虚构这种文体在东莞,是需要提倡和加强的。因为东莞近几十年的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蓝本;同时,东莞人口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其发展的特殊性,都注定了这里充满了非虚构写作素材。然而,这些年来,东莞的文学创作和东莞的经济发展是不匹配的。对此,刘锦明主席坦言:“希望作家不要关在屋子里写作,要有更强的行动能力,要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希望作家能看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写出和伟大时代相配的伟大作品。”
       参与此次沙龙的东莞作者纷纷表示,邱华栋的讲座,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创作经验,形象生动,操作性强,不仅春风化雨地解决了很多写作上的坚冰,还厘清了很多宏观问题。他们将适度地调整写作方向,努力让自己成为宽阔的写作者,努力写出反应东莞当下生活的精品力作。
 
文学沙龙现场
 
邱华栋在进行“非虚构文学和东莞写作”的讲座
 
邱华栋简历
 
邱华栋和东莞作家合影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3-12-11 10:04:23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