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莞事流芳(62)|鑫源食品,舌尖上的东莞味道

“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

微信图片_20191028112652.gif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东莞市政协指导,东莞公共外交协会与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活动,以此讴歌先烈先贤,礼赞志士能人,传颂为祖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同时增强广大人民的自强意识和爱国情怀。

——编者

导读

有这么一家企业,它诚信经营,视食品为良心工程,品牌越做越大;有这么一家企业,它厚承传统食品文化,是省级非遗项目“厚街腊肠”的保护基地;有这么一家企业,它热心公益文化,迄今为止,赞助各类公益活动费用超过200万元;有这么一家企业,它的创办者诚信务实、善待员工,入选“中国好人榜”,是“东莞好人”、“东莞道德模范候选人”——这家企业就是享誉粤港的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 

鑫源食品,舌尖上的东莞味道

鑫源食品的创始人陈什根,出生于194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同伟大的祖国一样,出生就意味着不平凡。

微信图片_20191028112657.png

东莞鑫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什根

陈什根家中四兄妹,他排行第二,本来他们应该是个幸福的六口之家,但在陈什根6岁时,他父亲因病去世,家里一下就失去了顶梁柱。陈家的孩子都小,最大的还不到11岁,更何况下面还有两个妹妹要照顾。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那时起,陈什根除了读书,还要照顾两个妹妹,帮妈妈干农活。

陈什根是一个头脑聪明、吃苦耐劳的人,到了15岁,他就能在生产队里拿到同大人一样的工分,为家庭分担责任。也正是因为他的吃苦耐劳和头脑灵活,1970年,他被生产队的领导看重,被安排到生产大队农科站,负责试验田、酿酒、制红糖、出纳、仓管等工作。这份在食品相关岗位的工作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人和事,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陈什根对食品的生产工艺有所研究,并逐渐喜欢上了这个行业。1973年,陈什根被安排到生产队的集体食堂负责做濑粉。当时做濑粉的米粉要舂米,费时间又费力气,陈什根灵机一动,想出了电动的舂米办法,用电代替人力舂米,这一做就是4年。他把厚街濑粉的制作技术研究得十分透彻,以至于多年过去了,他还是能熟练地讲出制作濑粉的工艺要求和标准。1977年到1981年,陈什根被任命为生产队副队长,主要负责生产队的业务工作。1977年陈什根刚上任的时候,生产队的人均年收入才200元,陈什根上任后的第一年,就将生产队的人均年收入提升到了280元,村民们欢欣至极,都认为陈什根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便放心地将生产队的很多工作都交由他去办。在当时,要想增加村民的集体收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劳动效率问题。有了舂米人力改电力的经验,陈什根想着要解放人的劳动力,就要从实现机械代替人力入手,于是跑到广州去购买耕种设备。在那个年代,要凑齐生产设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设备的零件基本上是在不同的工厂生产,为了完成设备部件的配套采购和组装,陈什根到处请教、四处奔走,最终为生产队配齐了20多台耕种设备。陈什根的生产队,是当年最早实现机械化的生产队。他们的耕种设备除了供自己生产队使用之外,闲时还出租给邻近的生产队使用,为生产队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不少收入。

正是因为陈什根在学习、研究和管理上都有过人之处,1981年,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陈什根在耕种好自家的几亩地之外,凭借着他独特的商业头脑,开始做水果生意,零售和批发一起做。他的生意就像他的胆量一样,越做越大,得到了许多朋友的信赖和认可。

1982年,一帮朋友主动找到陈什根,希望和他一起开调料厂。其实当时陈什根不懂什么是调料品,只有他的合伙人有这个技术,但陈什根看到朋友这么信任他,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很快,“新源副食品厂”办起来了。有了工厂,但生意却一直不见起色,合伙人抵抗不住压力退出了合作,陈什根只能独自经营调料厂。经过两年的艰苦创业,他的调料厂终于扭亏为盈,在调味料行业掘到了第一桶金,还把酱油卖到了香港。

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1984年,陈什根从厚街腊肠、手工蛋卷、月饼和粽子等传统美食上看到了商机,开始四处拜师学艺,很快就丰富了工厂的产品架构,创办了“东莞市厚街新源食品厂”,这就是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

陈什根将自己创办的东莞市厚街新源食品厂经营得有声有色,也深受广大业界人士的垂爱。1986年,东莞的老前辈赠与陈什根一本《东莞县莞城镇酱园业》食品统一使用原料手册,此本东莞传统食品独门秘方编制于1955年5月,是东莞迄今为止唯一一本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传统食品配方的宝典。这本书,无疑给了陈什根很大的帮助。

微信图片_20191028112703.png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用在陈什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当还在经营小作坊的时候,陈什根就有做大品牌的梦想。1996年,陈什根将“鑫源”注册为商标,这为后面的品牌建设和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么多年,他一直坚持以名师、名品、名牌、名店的“四名工程”为战略导向,走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心制作适合消费者口味的东莞系列美食特产。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鑫源腊味”热销广东、上海、北京、海南、浙江等十多个省市,在港澳地区更是大受欢迎,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很多客居国外的“老莞人”每次回莞探亲后都要带好几箱腊味出国,因为东莞腊肠就是鑫源的味道,几十年都没有变过;很多新莞人也喜欢鑫源的味道,因为真的“越吃越好吃”。

鑫源腊肠好吃的秘诀,在它的每一份原料和每一个制作步骤里。在原料上,肉是最好的后腿肉和肥膘肉,酱油是自家生晒的豉油,酒是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在制作工艺上,鑫源坚持古法制作,用天然猪小肠肠衣,人工扎孔排气;从选料到成型,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精心操作的,这一切耗尽心力的“功夫”,正是鑫源品牌坚持了20多年的秘密。

微信图片_20191028112707.png

正因为鑫源20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有了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酒香浓郁的腊肠,那腊肠轻轻咬上一口,“噗嗞”一声,肉香、酒香、酱香、脂香,瞬间布满整个口腔,直达味蕾,一下就能俘获食用者的心——鑫源腊肠带来的味觉上的体验和冲击,远超想象。

微信图片_20191028112712.png

微信图片_20191028112715.png

有人可能会说,“真材实料”是生意人的本分,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能耐下心守住每一道必需的工序,保留绿色健康的传统,更是一种良心的表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浪潮中,鑫源人正是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使历经岁月洗练的商道精神浸润着莞邑大地的饮食文化。

鑫源人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单一到多元化生产,相继推出了凤凰蛋卷、紫菜卷、椰蓉酥角等各种食品。它们一个个可爱精巧、口感爽脆,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这些精美的小食品,让鑫源食品在首届东莞市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企业也被定为“东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2014年,鑫源食品成为厚街首批工业旅游企业联盟单位,之后又斥资2000多万在原来开放的场地增设了可供参观的生产车间。

鑫源食品能成为东莞的名优品牌企业,源于有陈什根这样优秀的领导。陈什根认为,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人才才是质量的最终掌舵人。

事业有成的陈什根还热心于文化的传承。2016年,他投资打造了东莞首个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东莞市鑫源食品文化博物馆”,共收集展出一千多件工具、器皿、场景、模型、文献、票证等饮食文物和资料。同年,该博物馆被广东省非遗中心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厚街腊肠制作技艺传承教育基地”,迄今免费接纳游客达4万人次。陈什根说,他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为了保护传统腊肠技艺,还原和传承东莞的饮食文化,他要让自己的企业始终保留东莞血脉。

微信图片_20191028112719.png

20多年来,鑫源食品在陈什根的带领下始终坚守着曾经的风味,保留着一座城市味道的同时,还保留了自己守望的价值。鑫源食品作为东莞的味觉标签,不仅代表着一种“东莞品牌元素”,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莞生活元素”。

微信图片_20191028112722.png

来源:《品牌的力量》

- END -

“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指导单位:东莞市政协

主办单位:东莞公共外交协会、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东莞市作家协会、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0-25 11:32:35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