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7期《延河》杂志,刊出《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作者非常敏锐地观察到“新大众文艺已经悄然并蓬勃地从草根和民间兴起并兴盛”:“大众生活,小镇青年,市井人生,摆摊琐记,打工经历,兴、观、群、怨,碰壁撞墙,峰回路转,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于劳动者的写作,关于历史的民间记忆,各种圈子、各种样态的新的文学和艺术,它们的蓬勃兴起,标志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众写作和创作正在发生。”“东莞打工作

06-18
-
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正式拉开帷幕,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酱园弄》第一部《酱园弄·悬案》作为开幕影片,亮相上影节开幕式现场。红毯上,一众角色手持写着“头条报道”的报纸,透露这桩奇案的种种看点;金爵盛典现场,章子怡领衔多位片中演员,在光影交错中演绎“酱园弄”中发生的故事,带领观众提前感受这桩奇案的魅力。电影《酱园弄》(分上下部)改编自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酱园弄杀夫案。影片讲述了詹周氏(章子怡饰)因不

06-17
-
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文学艺术院主办,东莞市长安民办教育协会、东莞市长安雅正学校承办。“东莞文艺新实力”展览展演扶持项目首场展演“湾区之声·青春国韵”民乐专场音乐会,将于2025年6月20日(周五)20:00在东莞市文联二楼礼堂盛大启幕。这场融合传统国韵与青春活力的视听盛宴,将以三大篇章的匠心编排,为市民呈现传统民乐与当代艺术的创新碰撞。文化赋能 青年力量点亮湾区艺术之光2025年“东莞文

06-17
-
“作为一个写作20多年的文学人,我见惯各种文学奖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宿命,看多了曾满怀理想的文学奖逐渐沦落,最后变得面目全非,也感受过评奖过程中夹杂的蝇营狗苟……而历时近20年,荷花文学奖仍保持了它当初纯粹的文学理想主义精神。”在第十届荷花文学榜(原荷花文学奖)盛典来临之际,郑小琼撰文《桥头荷花节忆材叔》,并如是说。东莞荷花文学榜自2007年创办,每两年评选一届。多年来,该品牌活动为东

06-17
-
六月荷花香,桥头夏意浓。6月13日上午,“花young桥头 莲动湾区”第二十二届东莞桥头荷花文化活动月在桥头镇金荷花广场正式启动。2025年,桥头镇深入开展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一镇一品”文化品牌塑造,持续深化“荷文化”赋能桥头城市建设,致力于形成“村村见荷花”“百口荷塘、三百亩莲湖、千亩七彩花田”的格局。今年六月,桥头镇结合市“湾区周末IN东莞”文旅品牌系列活动部署,进一步推广桥头荷花生态文化

06-16
-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长篇通讯《在“世界工厂”点亮“劳动者的星辰”》,聚焦新大众文艺“东莞案例”,将视野拓展到更加多元、丰富、立体的艺术门类,向人们描绘了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东莞所孕育出一片独特的文化绿洲,呈现了2亿奋斗者用文字、影像与舞台记录时代脉搏,描绘出中国工业化浪潮下的文艺样本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其实,这已经不是国家权威媒体第一次聚焦东莞新大众文艺实践了。自“新大众文艺

06-16
-
6月15日上午,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与白玉兰诗社、滘联分会联合主办的“东莞诗联讲堂”系列活动第十八期,在万江滘联老年大学诗意启幕。本期讲座以“诗词与文化修养”为主题,特邀市诗词楹联学会执行会长梁家天主讲,为诗词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浸润心灵的传统文化盛宴。共绘“百千万”新篇水乡为卷,诗词为墨。作为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文化赋能行动的一环,“东莞诗联讲堂”扎根基层,以诗词楹联为纽带,将文化种子播撒至城乡角落

06-16
-
会员风采作者简介邱继柱,又名邱持久,四川宜宾人,2006年于东莞工作至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荔香诗社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辞赋》《星星诗刊》《诗词世界》《诗词选刊》《南飞燕》《莞诗集萃》等。行走路上,诗歌丰盈岁月,丰盈心灵。诗部我心我心方一寸,求净不求困。闲读圣贤书,抛空愁与闷。回家几度天涯路,往来山复山。乡情关不住,恰似入云间。写于回南天四壁尽犹湿,
06-14
-
丰碑作者:李本深 朗诵:瞿弦和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军长早已把自己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
06-14
-
黄立明在东莞的细村菜市场,有这样一个人。每天下午4点,准时出现在菜市场,忙碌到凌晨6点,收单、发货、整理蔬菜,日复一日。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看似普通的莲藕批发商,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诗人。黄立明出生在湖北赤壁的一个偏远农村,家中有六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一个。父亲早逝,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孩子们的肩上。“那时候家里穷,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只能把红薯丝掺在米饭里煮。”早年的经历,让他早早体会到什么是生活的
06-14
-
6月12日,由《诗刊》社、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大众诗会暨中国诗歌网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诗刊》社主编李少君,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游和平,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大众诗人王计兵、温馨、景淑贞、温雄珍、榆木、李春龙、梁书正、尹东在、黑小白、易敏等出席了活动。活动由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来到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探
06-13
-
对身边这条江河生发好奇,始于十多年前,那时所供职的东莞文联刚乔迁至东江之畔,徜徉江畔成为日常。不舍昼夜的汩汩东江,似乎怀揣着某种使命,夹带着源头、沿流的各种气息奔腾而来,令人感慨山川悠远、江河亘古的神秘力量。时日渐长,发现每天略约辰时之际,江水便滚滚漫涌着往回逆流,因季节或时段不同,水势时而浩荡,时而舒缓,而每到下午三四点,倒灌的江水又奔涌着顺流而下,让我一时对上游和下游有些恍惚。自此,我便开始了
06-13